中国教育新闻网——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http://news.upc.edu.cn/mtksd/2011/06/30/07505316017.shtml

点击查看原图

一、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培养特色  
  学校建立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将就业纳入质量工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反馈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学校建立起覆盖整个石油工业的石油主干学科体系,始终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和石油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招生计划,完善培养方案,突出培养特色。近5年来,根据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中的市场反馈作用,新增3个专业,取消2个专业,暂停3个专业的招生,调整招生人数,使专业结构与布局更为合理。结合质量工程,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学校特色。产学研合作教育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优势资源,将胜华炼油厂、机电装备教学实习总厂等校办企业规划建设成为典型的产学研结合基地,开创了立足校内开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成功范例。主动利用校外优势资源,建立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齐全的产学研结合体系,与大量的石油石化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签订 “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开展多样化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此外还大力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适应石油工业发展需求,开设小语种强化试点班。    
  二、多渠道创造实习实践机会,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渠道多方位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成立工程训练中心,依托国家大学生科技园设立创新实践中心、创业实践工作室,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近3年来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各类参赛团队在全国科技竞赛中获奖98项,在省级竞赛中获奖304项,学生获专利72项。充分利用校内外油田现场生产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建立了93个生产实习基地和10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产现场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流动站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本科生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每年有600多名学生取得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及就业竞争能力。我校学生扎实的动手实践能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肯定,20103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国两会《见证履职》直播节目组在我校设立直播现场,以《培养专业技能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极大反响。 
   三、弘扬主旋律,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西部,服务行业    
  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每年签约就业的毕业生80%以上是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行业就业,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每年均有500余名毕业生到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新疆西部六省区就业,2010年高达598名。
  学校积极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体系,实施基层就业教育工程。结合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弘扬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优良传统,贯彻献身事业是择业的永恒主题的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学生立志成才,坚定报国志向,自愿扎根基层,奉献西部。切实落实政策支持和奖励,实施基层就业保障工程。学校每年拿出50余万元对西部、基层就业学生进行奖励,为有志于到基层和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政策解释、职业指导、咨询服务及后续跟踪服务等各种保障。组织学生到基层单位参加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工作环境。通过教育、支持、激励三部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热情。
  四、建立校企联动新模式,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学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热点,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了学校招生,校企联合培养,企业推荐就业的联动新模式,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自2002年开始,学校开始与新疆油田、玉门油田、大庆油田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工作,随着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索,联合培养单位也由以往单一的石油石化行业向其他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如与浪潮集团、东软集团、阿尔卑斯公司、济南军区等开展联合培养。截止目前订单式合作培养毕业生共1832名。合作培养模式一方面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助学金补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同时企业也挑选了更有针对性的人才。这种订单式联合培养办学模式,拓宽了办学思路和渠道,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实现招生、教学、就业的有机衔接,一举三得。
   五、就业帮扶人性化,实现毕业生共同就业  
  针对我校石油主干专业毕业生企业需求量大,而通用专业需求量较小的特点,从2010年起学校设立就业扶持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就业有困难学院、专业的学生就业,首批发放就业扶持基金达22万元。同时还对家庭困难学生、部分女生,给予格外的关心和帮助,采取摸查等级、专项训练、全面辅导、个体咨询、发放就业补贴等措施进行帮扶。此外,学校通过联合建立山东省高校就业联盟,举办通用专业就业专场等人性化的帮扶措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就业。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址: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